发起人 Initiator / 刘钢 Liu Gang展期 Duration / 2020.6.6 - 8.6地点 Venue / 合艺术中心 Fusion Art Center朱金石全新个展“木 · 字”将于2020年6月6日在北京合艺术中心举办。展览由雅行女士策展,刘钢先生发起,共展出绘画、装置作品30余件。展览特以“木·字”命名。“木”,首义通树,朱金石的厚绘画载体是亚麻布,装置以宣纸为主,这些原料均取材于木;同时,合艺术中心主体框架也是木制结构。“字”既代表朱金石在厚绘画中呈现的笔触,也象征着合艺术中心的建筑造型。
2020年的一季度,必将难以忘怀。在这一冬春交换之季,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恐慌、焦虑、寂寞和孤独。现在,我们终于能够敞开大门,凭借一场出色的展览,释放压制已久的情绪,拥抱久违的快乐时光。
特殊意义的艺术展,必须选择独特的艺术家。而朱金石当之无愧地成为此展览的主角。朱金石从20世纪70年代加入中国前卫艺术家行列,先后参与了1979年的星星画展、80年代的抽象探索和“公寓艺术”活动、90年代的装置艺术试验、以及2000年以后兴起的中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和大型装置艺术实践。在这长达40余年的艺术生涯之中,朱金石虽然身在体制外,但一直活跃在当代艺术的激流之中。
○ 正对湖心展列着《失去白云》,布面油画,160 × 180 cm × 3,2017
为了充分叙述朱金石40余年的艺术实践,合艺术中心展出了朱金石的30余件作品,其中包括1979年在星星美展显现过的《雨伞》、80年代在居民楼里展出过的抽象绘画、90年代在寓所中摆放过的装置作品、以及2000年后的厚绘画作品。通过这些展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朱金石的探索轨迹。这一轨道相当于一个立体的圆形,东方、西方,传统、当代都是圆上的点,它们既对峙又包容,同时还相互契合。朱金石的探求之路,从起点到终点,再返回到原点,无数次走过传统,但每次的维度都大不相同。
○《来字》,画框、木条、画布、颜料、木板,尺寸可变,2020○《山水案》,折叠桌子、炊 帚、面粉和水,100 × 100 × 100 cm,1995
在30余件展品之中,朱金石的厚绘画作品占据了大多数。这些独特的厚绘画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色彩。这些颜色的使用,既符合视觉审美,也蕴涵了心理表征。习得性联结理论(learned association theory)认为,色彩刺激人的感官及神经,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可以改变人们的认知、行为以及情绪。朱金石的厚绘画作品,通过五颜六色的色块,在表达艺术家内在情感的同时,也对欣赏者的心理产生暗示,继而影响心理变化。特殊的色彩搭配,甚至能有助于心理疗愈。除色彩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厚绘画展品中看到,朱金石将留白、包浆、水墨笔触等传统审美理念融入到西方艺术表现形式之中。
○《意外美学二》,布面油画,160 × 180 cm,2018
○《牛头》,亚麻布、画框、油画颜料,50 × 60 × 27 cm,2015
为了体现展览的特殊意义,我们特意以“木·字”作为展览的命名。“木”,首义通树,朱金石的厚绘画载体是亚麻布,装置以宣纸为主,这些原料均取材于木;同时,合艺术中心主体框架也是木制结构。“字”既代表朱金石在厚绘画中呈现的笔触,也象征着合艺术中心的建筑造型。
○《墨筐》,竹筐、油画颜料,65 × 65 × 82 cm,2017
按照五行理论,木元素对应的方向是太阳升起的东方,对应的季节是鲜花盛开的春季。合艺术中心期待这个色彩缤纷的展览,不仅能够疗愈我们在新冠疫情期间遭受的创伤,而且还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希望。
○《假山石边的调色板》,调色板、油画颜料,58 × 44 cm,2020
回顾朱金石过去四十余年的艺术实践,抽象绘画与观念装置艺术是两条互为平行又对抗的延展脉络。朱金石的创作从抽象绘画开始,装置艺术脱离绘画而独立,又赋予绘画新的形态。只有把两者联系起来观看,才能直观触及到朱金石作品中令人震撼的美学价值。
○ 1979年中国美术馆外东墙《星星美展》现场,画面中部为朱金石的三件作品。
朱金石的绘画创作最先受现代主义的影响,他的三件作品在1979年中国首次前卫展览《星星美展》中展出。作为中国最先开始抽象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朱金石最初尝试以随机性的笔画和有限的颜色来创作抽象画作,并逐步发展出今日独具一格的重色厚涂的“厚绘画”风格。他一反西方90年代之后的构成主义、新几何主义的抽象绘画主流,在过往二十多年北京柏林往返中,宏观比较了艺术之间的差异,尽管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佩尔·柯克比(Per Kirkeby)、白发一雄 (Kazuo Shiraga)80年代的强势风格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但当他2000年后重归绘画时,则更加关认同阿尔伯特·厄伦(Albert Oehlen)、塞西莉·布朗(Cecily Brown)等新锐艺术家的创作方向,注重自己的体验,无视传统抽象主义的单一理念。
○ 《莴笋》,纸上油画,46×38cm。首展于1979年中国美术馆外东墙《星星画展》,被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收藏。
“与现代抽象主义的形式韵律主要依赖自我表现的笔触魅力不同,朱金石“厚绘画”的表现力更多地来自物(颜料)自身的倔强和流变。”(高明潞语)他以强烈、张力极强的手法,用调色板、砌墙抹刀、木铲、十五公分的画笔等将颜料重色厚涂于画布之上。绘画二维空间的塑造及抽象绘画史上被强调的精神性并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取而代之,他的作品在材质的作用下凸显出极具雕塑感的三维样式,画面上的空隙、断裂、留白、厚度、颜料形成一套自属的视觉系统。这种纪念碑般的物体感,使朱金石的绘画作品不仅成为一种空间的艺术,也成为一种观念的艺术。
○《方阵计划》,一立方体宣纸在北京,宣纸,100 x 100 x 100 cm,北京,1988
相对于先有的空间性的绘画经验,朱金石对观念、行为和装置的探索始于旅居德国的80年代末。他主动消解已有的形式主义的经验,加入对社会问题的关注。1988他制定了一个“方阵”艺术项目,作品设置了一立方米的亚麻布在德国柏林,一立方米的宣纸在北京,通过展示、访问、参与、障碍四个部分来实现其中的对立与联系。1989年,他创作了作品《放逐》,一个自制的木筏上绑上许多中国出口的酱油,描述了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追逐。90年代的中国公共展览空间处在相对缺失的状态,这促使一批移居海外的艺术家将私人寓所开辟为实验性的展示空间,朱金石在北京甘家口的居所也成为当时艺术家们活跃的聚集地。○《无常》,装置:宣纸,宋代碗,水,冬瓜,尺寸可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1996○《从有限到无限》,综合材料,600 x 400cm,今日美术馆,北京,2007而让朱金石蜚声国际的,是他在装置中对宣纸、竹子等材料的令人惊异的使用。在诸如《无常》、《船》、《宣纸道》等作品中,纸张本身的物理特质和文化属性被消解,柔软的纸张被赋予建筑的体量,轻盈堆迭为繁复与坚韧。在敞开的空间内,艺术由私密转向为公众,作品与空间一起延展成为特殊的结构景观。○《船》,装置:宣纸,棉线,细竹,1500 x 350 x 420 cm,鲁贝尔家族收藏展,迈阿密,2013
作为中国抽象和装置艺术最早的践行者,朱金石的创作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延展性,这种特质依旧持续地存在于他当下的创作之中。他的创作不受限于艺术媒介,不局限于时代,超越地理和东西方身份认同的差异,转而以宏观的视角,在当代全球文化背景下,勾画出一部个人的艺术演进史。
○ 朱金石个展《时间的船》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8。主体作品为两件巨大的由宣纸、棉线、细竹构成的装置,1500 × 960 × 750 cm,直径3.5米,其中一件被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收藏。
合艺术中心在紫禁城边复现了一座代表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的苏式庭院,作为其对空间与艺术探索的载体。是一所强调空间介入的艺术机构。合艺术中心主张:空间让艺术更美好,应是当代的人与艺术深层交流的媒介。作为其对空间与艺术探索的起点,合艺术中心立足于国际视野,结合空间特色,集聚国内外顶尖艺术资源,策划和组织多元文化交流活动,内容包含绘画、建筑、音乐等艺术创新思想。